(资料图)
最坚固的堡垒
■朱柏妍
摸着黑,沿着蜿蜒的山路一路向下,走过数不清的涉水路段,挤过一个又一个因路面垮塌留下的废墟,前方终于出现了星星点点的灯火。这时,我的手机突然连续振动了数十下,我知道,有信号了。8月1日,我出发前往受灾地区。刚进入门头沟区,我就遇到了一群武警官兵。他们军绿色的迷彩服外是橘黄色的救生衣,救生衣外面,搭着两个满满当当的天蓝色物资包。他们告诉我,他们要前往落坡岭,给被困在K396列车上的几百名乘客送物资。那天的天气闷热,在我的迷彩服上衣里,后背流下的汗一路湿到裤腿,全身像是在水里浸泡过一样黏腻。战士们前后都搭着物资包,脸热得通红。可即使在等待出发的时间里,也没有一个人把包放下。每个人都只想着赶紧出发,赶快把物资送到受灾群众手上。一名连长告诉我,这支队伍已经连续奋战3天了。我目送他们沿着铁轨远去的身影,心情和那些背包一样沉甸甸的,为着前方受困的人民群众,也为着这群只用“辛苦”二字不足以形容的官兵。巧的是,第二天,我又偶遇了这支队伍。在妙峰山镇的广场上,官兵正在给解救下来的乘客分发水和食物。最后几批乘客碰巧也在官兵的带领下从山上走了出来。队伍里,官兵紧紧拉着幼小的儿童,或是搀扶着鬓发花白的爷爷奶奶。上等兵刘鑫宇在此次转移群众任务中负责护送一对母女。平安到达安置点后,那位母亲眼眶通红地握着他的手说:“你把我的孩子一步步背出来,以后有机会我一定得去看望你的父母。”我们在现场采访了这位2001年出生的年轻战士。他不善言辞,憋得满脸通红,一个劲儿地摆手说:“没什么,真没什么,应该的。”可转过身,他却久久站立在原地,目送着那对母女离开,直到她们消失在人群中。在抗洪抢险救灾的前沿,有太多动人的故事和太多值得书写的人,他们中很多人没有在我的采访中留下自己的名字。可当一队武警战士从我身前经过,我看到他们的身上沾满水渍,嘴唇却开裂着;当把损毁桥梁架通后,一名班长低下头从地上捧起一撮沙子“洗了洗”手;当第4天见到的战士们已经比第1天黑了很多、疲惫了许多,可每个人疲惫的眼睛里依然闪着热切的光……我真切地明白了,为什么在人民群众的心里,“子弟兵”3个字,是如此坚不可摧。军爱民,民拥军,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在抗洪抢险救灾一线体现得淋漓尽致。我想,正是经历过一个又一个这样的关键时刻,人民群众和子弟兵之间的情谊才如此深厚、稳固,成为灾害面前最坚固的堡垒。(本文选自2023年8月11日《解放军报》“长征副刊”版,内容有删减。)
解放军报微信发布
编辑:王捷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