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探索】
(相关资料图)
新时代面对新形势,如何更好、更有效地运用数字化技术赋能高校大思政课的现代化变革,是一个亟须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课题。
赋能教学资源聚合:打造集约共享的数字思政新中台
优质的教学资源是思政课建设的重要基础。数字化技术对思政课教学资源的赋能优势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数字化技术可以把原本分散在各地、不可移动的物质化教学资源转换成可以便利复制、传播、共享的数字化产品,使思政课的教学资源来源极大丰富。二是数字化技术具有的“加工”“编码”“修饰”能力,便于结合不同场景、情境的需要,利用各种软件平台和工具进行多种方式的编辑加工,为思政课教学资源二次开发提供极大便利。三是数字化资源便于聚合,易于建成“中央厨房”式的内容资源中台或交互的云端数据库,使得优质教学资源实现共建、互联、共享。
在资源聚合方面,以温州医科大学为例,学校一方面充分运用中共浙南第一次会议旧址、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旧址、中国农村改革的源头“燎原社”旧址、“海霞精神”先锋女子民兵连纪念馆等地方红色资源,打造数字资源包;另一方面,引入省级党史红色数字资源,聚合成校园“党史数字中台”,通过“流动党史馆”为思政课以及思政活动开展提供支持。
赋能教学方法创新:建构沉浸体验的数字思政新场域
数字思政新场域具有两个显著的教学特点和优势:一是虚实结合的沉浸式体验,数字孪生、元宇宙等数字化技术可以把现实中存在或不存在的场景模拟得栩栩如生,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与历史人物跨时空对话,身临其境地深度体验历史场景。二是时尚亲和的互动式体验,人机对话、虚拟现实、动感交互等技术,不仅可以在数字思政新场域中让学生单向地学习,而且可以方便地进行人机互动或人人互动,使学习教育的过程更加充满活力和乐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自主性。
温州医科大学的“数字流动党史馆”,通过运用VR技术,关联数字化云端虚拟场馆,让学生通过现实的缩小版实景场馆走进虚拟现实中的完整版场馆,感受沉浸式虚拟情境学习。学校打造“常规思政课堂+现实实物场景+虚拟数字场景”的数字化赋能思政课教学的“数字融课”模式,在数字化教学场域中实现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和价值认同引导。
赋能教学环节拓展:延伸线上线下的数字思政新链条
数字化技术对思政课教学环节的拓展着重三个方面:一是从线上延伸到线下,利用线上数字思政丰富的教学资源进行初步教学后,开展线下的学生实践活动、实地社会观察等延展性教学活动,提升教学实效。二是从教学延伸到评价,数字化技术能够动态记录思政课“教”与“学”的相关情况,通过大数据分析评价教学过程与成果,可以实现对思政课的“问诊把脉”和“反馈提升”。三是从单一延伸到多方协同,数字化技术使得“万物互联”成为可能,也必然使得思政课程与思政育人载体可以更加有效地协同,取得更大、更好的育人成效。
在“数字流动党史馆”的建设中,温州医科大学注重数字化教育的青年“在场”,发挥青年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地位和作用,除了思政课教师讲党史,还通过“流动党史馆青春直播间”,让学生从被教育者转变为教育者。
(作者:洪晓畅,系温州医科大学团委书记,副教授)
关键词: